花蓮一夜13震!規模最大5.4 氣象局︰未來2、3天仍有規模
根據中央氣象局資訊,自昨天晚間7時24分起到今天上午7時31分,花蓮縣近海與壽豐鄉共發生13次地震,芮氏規模從3.1到5.4。氣象局表示,主要是歐亞板塊及菲律賓海板塊碰撞,這裡是地震容易發生的地區,預估未來2到3天仍有規模3到4餘震,提醒民眾小心注意。
13起地震中,花蓮縣政府南偏西方10.8公里(壽豐)昨天晚間7時24分發生芮氏規模5.4地震,地震深度7.6公里,最大震度花蓮地區5弱。今天上午6時11分,花蓮縣政府南偏西方11.4公里(壽豐)又發生芮氏規模5.4地震,地震深度9.6公里,最大震度花蓮地區4級。
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今天針對顯著有感地震事件說明,從6日就有前震,當天傍晚6時26分左右發生編號51號,規模4.5的地震;接著7日凌晨3時21分編號52的地震,都屬於規模5.4地震的前震;若加上前震,這段期間共有15起地震,有2起規模大於5,8起在3至4之間;預估未來一周還是會有餘震。
陳國昌指出,一直到今天上午6時11分時仍有規模5.4的地震,震央與昨天晚間7時許的位置差不多,因此認為是同樣的地質結構造成;目前地震序列尚未確定是否為雙主震,但有雙主震的趨勢。
陳國昌提到,回顧6月分同樣地區也有類似的一群地震發生,總共也有15起,其中2起規模大於5;6月10日是前震,6月11日是規模5.4的主震,主震前還有3個前震,其中一起達規模5.1、另外2起規模4;光6月11日就有10起地震發生,接下來12日2起、13日有1起、14日1起、18日也有1起。
陳國昌解釋,這裡是地震容易發生的地區,因菲律賓海板塊從東南往西北方向推擠歐亞大陸板塊,且在花蓮這個地區北轉,因此這裡不只板塊準備要隱沒、還有轉彎,地形非常複雜、破碎,因此這一帶發生地震是非常正常的狀況。
陳國昌說,由於地形破碎,因此地震通常不會很大,也不會太久,要發生更大的地震是不容易的,因為破碎,能量累積不易,超過規模6致災型的地震機會低;不管是6月或是7月所發生的這兩群地震,在壽豐地區是比較特殊的,後續要發生更大的地震比較不容易。
陳國昌進一步說明,統計自1973年有較完整監測以來,這48年的時間,花蓮壽豐地區發生無數的地震,但規模超過5.5以上只有4次,在1990年最大達規模6.5;超過5.0以上是20次,若再加上這兩天2次是22次;而今年超過規模5.0就有4次。
陳國昌提醒,不論是6月或7月的地震,一直在這個地區搖晃,靠海岸山脈西邊、花東縱谷東邊,土壤經震動容易鬆軟,如果有大雨、颱風,或是強降雨、雷雨,可能會有土石流發生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上一篇:內用不同調 柯:非逆時中 是不要逆科學
下一篇:餐飲微解封有望 周五前拍板